五月天色色网首页|国产va. 亚洲va 欧美va 一|超碰福利免费观看|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|99伊人网精品视频|青青草国产vip视频|日本成人三级在线|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观看|黄色日批视频爽在线视频国产亚洲|五月丁香男人的天堂

義馬市:厚植家國情懷 鍛造時代新人

2025-06-20 09:22 來源: 三門峽文明網(wǎng)

  在義馬市第一小學的學雷鋒教育基地里,三年級學生李梓萱和同學們圍坐在一幅泛黃的雷鋒老照片前,聆聽輔導員講述雷鋒“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車”的故事。“我要像雷鋒叔叔一樣,每天幫助同學擦黑板!”她在日記本上鄭重寫道。這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基地自2021年掛牌以來,已接待參觀者超3萬人次,成為義馬市德育實踐的鮮活課堂。

  這正是義馬市教育體育局深化立德樹人工作的縮影。近年來,該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,通過筑牢德育根基、鍛造師資隊伍、特色活動育人、強化家校社協(xié)同,構建起“德智體美勞”五育融合的育人體系,走出了一條縣域德育高質量發(fā)展的特色路徑。

  筑牢根基

  紅色基因培根鑄魂

  “劉伯承、鄧小平曾在此指揮晉冀魯豫野戰(zhàn)軍強渡黃河,揭開戰(zhàn)略進攻的序幕?!痹诹x馬市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——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民俗文化展覽館內,社區(qū)黨支部書記李計劃正帶領學生重溫黨的艱苦奮斗史。這樣的紅色研學活動已成為義馬學子的“必修課”。該市整合本地紅色資源,開展“紅色故事宣講”“向國旗敬禮”等活動,覆蓋全市1萬余名學生。

  傳統(tǒng)文化同樣為德育注入源頭活水。義馬市外國語小學將國畫、剪紙引進課堂,孩子們在學習中感悟“仁義禮智信”,并制作《巧手剪紙進校園非遺文化潤童心》《非遺進校園國畫潤童心》等視頻集,登上“學習強國”平臺。

  強師賦能

  鍛造德育“生力軍”

  2025年春季,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開展課程思政教研活動,狂口學校青年教師韓瑩瑩以《藤野先生》為案例,通過魯迅的人生經(jīng)歷,引導學生將人生理想與國家命運結合,獲一致好評。這場研討緊扣時代主題,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,充分挖掘學科的思政元素,展現(xiàn)了從大思政課角度形成整體育人合力的成效。

  為提高德育隊伍水平,義馬市實施“教育干部、教研員、班主任、教師”四大成長工程,搭建“校長論壇”“青年教師成長學院”“優(yōu)秀教師宣講”“優(yōu)秀班主任巡講”等四個交流平臺,采取“走出去、請進來、樹標桿”三種方式提升隊伍專業(yè)素養(yǎng)。

  “走出去”:僅2024年就選派123名骨干教師參加國培、省培計劃,35名三門峽市級名師(骨干教師)培養(yǎng)對象赴江蘇南通、四川成都培訓。2025年已選派51名骨干教師及管理干部分批次赴山東濰坊跟崗學習。

  “請進來”:邀請山東省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楊淑評院長開展“新課標解讀”專題培訓,多次邀請河南工程學院孟茂倩教授為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“智慧課堂”技能培訓。

  “樹標桿”:2023年建成5個市級名師工作室,1個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,1個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。

  特色活動

  讓成長更多彩

  下午4點半的義馬市東區(qū)小學操場,學生們正演練“旭日東升”武術操,一招一式虎虎生風。這所“全國武術進校園試點學?!睂⑽湫g訓練與武德教育結合,讓學生在習武的同時弘揚中華武術厚德重義、堅韌不拔、自強不息的精神。

  這樣的特色育人場景在義馬比比皆是。

  德育+智育:義馬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多次開展學生素養(yǎng)提升活動,如師生經(jīng)典閱讀推介、學生漢字書寫、學生傳統(tǒng)故事演講等,引導學生從經(jīng)典中汲取處世智慧。

  德育+美育:在2025年義馬市第13屆中小學藝術展上,師生創(chuàng)作的600余幅書畫作品在“一起成長童心綻放”靜態(tài)藝術展上亮相。

  德育+勞育:銀杏小學開辟“耕讀園”,學生種植的瓜果直供學校食堂,勞動成果轉化為營養(yǎng)豐富的愛心餐。

  協(xié)同共育

  畫好成長“同心圓”

  “家長不是教育的旁觀者,而是合伙人?!痹诹x馬市“智慧家長”課堂上,心理咨詢師莫靜云正為200余名家長講解“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”。該市成立縣域家校共育指導中心,開發(fā)線上課程,年度培訓家長超3萬人次。

  社區(qū)資源同樣被激活。新義街街道耿村社區(qū)開展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活動,向居民講述家風歷史脈絡,強調家風、家訓、家教的意義;義馬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(lián)合狂口幼兒園舉辦文明實踐活動,組織手作傳統(tǒng)香囊、慰問孤寡老人……2024年,家校矛盾同比下降40%,社會滿意度顯著提高。

  從紅色場館到云端課堂,從非遺傳承到勞動實踐,義馬市正持續(xù)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,以“校家社協(xié)同”為支點,以“五育融合”為抓手,奮力書寫培育時代新人的生動答卷。
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