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天色色网首页|国产va. 亚洲va 欧美va 一|超碰福利免费观看|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|99伊人网精品视频|青青草国产vip视频|日本成人三级在线|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观看|黄色日批视频爽在线视频国产亚洲|五月丁香男人的天堂

蘇軾魂歸處,為何是郟縣?

2025-03-28 09:43 來源: 平頂山文明網(wǎng)

  3月21日,平頂山市郟縣三蘇園再迎拜謁者,他們中既有來自四川眉山三蘇祠的研究人員,也有文物志愿者;既有來自中國傳媒大學(xué)的專家學(xué)者,也有媒體記者。郟縣與眉山,雖千里之隔,卻因東坡而牽手。

  2022年6月8日,習(xí)近平總書記親臨眉山三蘇祠調(diào)研,對東坡文化給予高度評價,并就堅定文化自信、傳承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作出重要指示。

  郟縣茨芭鎮(zhèn)蘇墳寺村為蘇軾、蘇轍長眠地,有蘇洵衣冠冢。弘揚東坡文化,傳承三蘇文脈,加快三蘇文化創(chuàng)造性轉(zhuǎn)化、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。

  3月26日,春光明媚,位于郟縣茨芭鎮(zhèn)蘇墳寺村的三蘇園景區(qū),花紅柳綠,燕語鶯啼,松柏吐翠。

  一門三學(xué)士如天如日如月,四海五大家無左無右無前。少年出蜀,中榜河南,埋骨中原。蘇軾長眠處,為何是郟縣?

微信圖片_20250327082457.png

  二蘇葬郟有論斷

 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(公元1101年),蘇軾卒于毗陵(今常州),為弟留下遺囑,“即死,葬我嵩山下,子為我銘”。次年,兒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汝州郟城安葬。北宋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,蘇轍卒于潁昌(今許昌),其子將之與蘇軾葬于一處,始稱二蘇墳。

  元至正十年(公元1350年)冬,郟城縣尹楊允到蘇墳拜謁,謂“兩公之學(xué)實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,雖眉汝之墓相望數(shù)千里,而其精靈之往來,必陟降左右?!彼熘锰K洵衣冠冢于兩公冢之間,二蘇墳成了三蘇墳。

  1969年3月,蘇墳寺村村民在澆灌農(nóng)田時,發(fā)現(xiàn)一件怪事?!把鄢蛑厣嫌袀€窟窿,可澆地的水流了一天一夜,都沒把窟窿填滿?!贝迕窕貞浀?,見此情景,大家心里納悶,便從窟窿挖下去一探究竟,“沒想到竟是一個磚券墓,趕快上報了文物部門”。

  經(jīng)過考古人員的科學(xué)發(fā)掘,1972年,兩方墓志銘、一枚銅印出土,墓主人身份也得以確認(rèn),這是蘇軾之侄、蘇轍次子蘇適(音闊,字仲南)及夫人黃氏的合葬墓。

  “蘇仲南墓志銘上清晰寫著:宣和五年十月晦日,合葬于汝州郟城上瑞里先塋之東南巽隅?!敝袊K軾研究學(xué)會理事、平頂山市三蘇文化研究會副會長、平頂山學(xué)院客座教授劉繼增說,蘇仲南墓的發(fā)現(xiàn)證實了蘇軾、蘇轍葬郟的史實。

  蘇東坡原籍四川眉山,在文學(xué)上成就卓著,又是朝廷命官,走南闖北,作古后為何安葬于郟縣?

  三蘇園講解員劉思琦娓娓道來:“蘇轍于紹圣元年(公元1094年)出知汝州,其間,蘇軾由定州南遷英州,便道于汝,與弟相會。蘇轍領(lǐng)兄游觀汝州名勝。郟城縣屬汝州,自古就有龍鳳寶地之美稱,黃帝鈞天臺更是有名。兄弟二人登臨鈞天臺,北望蓮花山,見蓮花山余脈下延,‘狀若列眉’,酷似家鄉(xiāng)眉山,就議定以此作為歸宿地。”

  對三蘇研究頗深的市三蘇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潘民中說,蘇軾、蘇轍葬郟大概有以下四種說法:

  其一,蘇軾愛郟之山水,贊賞它美似家鄉(xiāng)眉山,囑其弟百年后葬于此。遠(yuǎn)自明清,近至當(dāng)代,持此說者最眾,幾乎成為不爭之論。

  其二,蘇軾、蘇轍雖遇赦北歸,但因長期遭貶而貧病交加,晚景凄涼。況且,蘇軾寓居之地常州、蘇轍寓居之地潁昌距故里眉山千山萬水,道途險阻,不論走水路逆長江過三峽,還是走陸路越秦嶺行蜀道,均非易事。所以歸葬故里之愿望終不獲濟(jì)。

  其三,二蘇葬郟是“以汴京東近,表戀闕之微誠”。據(jù)說北宋有一不成文的規(guī)定,出身中原以外各地的朝廷大員,死后可以在汴京方圓五百里以內(nèi)選地安葬。

  其四,蘇軾遺囑“葬我嵩山下”是因為蘇氏子孫多散居在郟城、汝南、潁昌、斜川(今許昌蘇橋鎮(zhèn))等地,郟縣離眉山相對較近,將來送葬、祭祀都比較方便。特別是蘇轍、以及他的小兒子蘇過,已分別在潁昌、斜川定居,此時四川老家已沒有直系親屬。

  崇寧元年(公元1102年)四月,在蘇轍為遷其嫂王氏的骨塵與其兄合葬所寫的《再祭亡嫂王氏文》中說:“天禍我家,兄歸自南,沒于毗陵······兄沒有命,葬我嵩少,土厚水深?!碧K轍在安葬兄嫂之時也安葬了小兒媳八郎婦,其《再祭八新婦黃氏文》也曰:“嗟哉吾兄,沒于毗陵,返葬郟山。兆域?qū)捝睿e棺從之,土厚且堅?!蔽覀儚摹霸嵛裔陨?,土厚水深”“舉棺從之,土厚且堅”,可以看出二蘇葬郟的根本原因是他們認(rèn)為:嵩少南麓的郟縣峨眉山“土厚水深”,既宜在世人之生存,當(dāng)也宜過世人亡靈的安息。

微信圖片_20250327082504.png

  思鄉(xiāng)柏里藏謎團(tuán)

  走過景區(qū)大門,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三蘇紀(jì)念館,館長劉永軍說,新布展的紀(jì)念館于2013年11月開館,占地4000平方米,是一座集展陳、三蘇生平介紹、文藝演出為一體的大型展館,主要由蘇洵展廳、蘇軾展廳、蘇轍展廳、蘇軾文學(xué)展廳、蘇軾哲學(xué)展廳、蘇氏源流廳等11個展廳組成,全面展示了三蘇父子坎坷的人生經(jīng)歷、卓越的為官政績、深邃的哲學(xué)思想和輝煌的文學(xué)藝術(shù)成就。

  三蘇紀(jì)念館西側(cè)是正在修葺的東坡湖,湖四周嫩柳正新。紀(jì)念館北出口正對三蘇墳神道,神道兩旁三株宋代古柏郁郁蔥蔥,石馬、石羊、石犼、石人相對排列,儀仗威嚴(yán)。陵園門楣上有書法家啟功書寫的三蘇墳門匾。楹聯(lián)“一代文章三父子,千秋俎豆兩峨眉”,道出了后人對三蘇父子千秋不減的崇敬之情。

  進(jìn)入紅漆木門,迎面是一座鐫刻有“青山玉瘞”四個蒼勁有力大字的紅石牌坊。牌坊為明代正德丙寅年(公元1506年)郟縣興化鄉(xiāng)(今李口鎮(zhèn))學(xué)者王尚綗所立,字也由王尚綗所題。牌坊背面是明代《祭三蘇先生文》。左右石坊柱隸刻蘇軾《獄中示子由》詞句:“是處青山可埋骨,他年夜雨獨傷神?!?/p>

  “‘瘞’字在詞典里只有‘掩埋、埋藏’的意思,由病字旁、郟字左半邊夾,下面一個土字組成,郟縣人特別賦予它一個有趣的解釋:蘇東坡因病去世后葬在了郟縣這片土地上?!编P縣作家協(xié)會主席高春林說道。

  元元貞元年(公元1295年),詩人元好問之子元叔儀任汝州知州,因十分崇拜蘇氏父子人品文章,遂為蘇墳種植柏樹,建起了圍墻。

  據(jù)說目前三蘇墳周圍有柏樹588棵,郁郁蔥蔥,參天蔽日,樹干卻均向西南方——四川眉山方向傾斜,幾百年來被人稱為“思鄉(xiāng)柏”。

  郟縣八大景之一的“蘇墳夜雨”也是三蘇墳的一大謎團(tuán)。高春林說,清代郟縣縣令張篤行曾夜拜三蘇,夜深人靜之時,忽聽門外雨聲大作,開門觀雨,可屋外不但沒有下雨,反而天晴月明,遂記錄如下:“風(fēng)聲瑟瑟雨聲嘩嘩,風(fēng)大而不鼓衣,雨大而不濕襟?!焙笕藢以噷因?,稱其為“蘇墳夜雨”。

  寺祠合一為老泉

  從三蘇墳園出來,沿著神道右前方一路向南,就到達(dá)了廣慶寺。門前“大江東去思居士,花雨西來念法師”的楹聯(lián)赫然入目。劉繼增說,廣慶寺原是宋仁宗頒旨修建,建筑風(fēng)格獨特,最明顯的特征是一進(jìn)三院、寺祠合一,這在全國極為少見。

  公元1102年,蘇軾靈柩來郟之后,曾停放于廣慶寺。僧人四時守護(hù)墳院。

  據(jù)史料記載,元至正十年(公元1350年),江西樂平縣進(jìn)士楊允任職郟縣第三天,便奔赴蘇墳拜謁,他“四顧寂寥,唯有看墳”,遂決定置老泉衣冠冢。

  隨后,楊允又召廣慶寺住持僧從敏,聲色俱厲地連發(fā)三個怒斥。楊允先是詰問住持僧:“古昔圣人制禮,有其墳,必有其廟。墳以安厝,廟以薦享,二者不可相無。今也,既有先賢塋壙,而無先賢祠堂,可乎?”再又詰問:“然或春秋之際,朔望之薦,熟歆而熟享哉?”后又詰問道:“況汝等平日衣缽之所需,食用之所費,皆出于先賢墳地土之所供也,其不報德,可乎?”

  經(jīng)過積極籌備,廣慶寺遂于次年9月動工,歷經(jīng)6個月,在主恭殿位置上興建一座三蘇祠堂,并邀請塑匠張?zhí)煨惆串嫻ぬ镒有滤L三蘇職官畫像泥塑而成,安放在祠堂內(nèi)。

  至正十二年(公元1352年)三蘇祠堂竣工后,從敏請楊允題額“三蘇祠堂”,又請鄉(xiāng)貢進(jìn)士曹師可撰文,完整記錄三蘇祠堂興建的前后經(jīng)過,由潁上縣理儒學(xué)正賈彬書丹,石工梁棟鐫刻。這通石刻名曰《三蘇先生祠堂之記》,由從敏立石于三蘇祠堂東側(cè),一直保存至今。由此,蘇氏墳寺形成了“前寺后祠,匪今伊右”的建筑格局。

  之后,明代眉山吳中、吳節(jié)兄弟進(jìn)士為官河南,相繼修葺元代三蘇塑像和墓祠。天順年間(公元1457—1464年),吳中出任河南按察使,出于對鄉(xiāng)里先賢的尊崇,檄令州縣官員葺封三蘇祠墓,惜工未就因致仕離豫歸里。成化十三年(公元1477年),吳中四弟吳節(jié)由吳江縣令擢任河南右參政,到郟縣三蘇墳吊祭,捐俸倡修三蘇職官泥塑像,又鼎建祠堂五間、左右?guī)扛魅g、前豎門三間,三冢加封倍前,筑高七尺,次年三月竣工后,吳節(jié)賦詩四首,立石于饗堂后路東。

  “詩書千載,三蘇榮光。三蘇文化是郟縣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,我們要堅持‘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’,找準(zhǔn)文旅融合的契合點,打響‘永恒的東坡’這張金名片?!编P縣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長,副縣長楊洪峰說。

全部評論